一区精品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天天综合7799精品影视,av在线搜索,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深夜国产视频,天堂在线中文在线

我們這一屆
2025-06-17 08:27:47          來源:岳塘新聞網(wǎng) | 編輯:陶妞 | 作者:羅納新         

文/羅納新

2025年湘潭市第三中學迎來了七十周年校慶,我們這一屆1985年的高中畢業(yè)生,也恰逢畢業(yè)四十周年。我們這一屆趕上了三中首屆三年制高中,在三中校園里當了兩年“老大”,到目前為止,整體學習成績和體育成績應(yīng)該在三中歷屆學生中堪稱佼佼者。

四十年前,三中的校門藏在菊花塘苗圃茂密的苗木林后面,整個校園仿佛與塵世隔絕了,顯得格外靜謐而安寧。有一條稍寬敞的水泥路從三中公交站可以轉(zhuǎn)進來,而更多的同學偏愛從2-3米高的苗木(好像當年樟樹苗是最多的)間的小路穿行,這條小路不僅快捷便利,還能在四季的更迭中,感受著苗圃里的苗木與我們一同成長的氣息。走進校門,是正對著圖書館的一條“康莊大道”,左邊是乒乓球場地、寄宿生樓、食堂、教工宿舍等,道路盡頭右拐就是主教學樓--三中紅樓,紅樓的東頭是充滿活力和激情的運動場,承載著我們的汗水與歡樂;西頭則是見證我們高中三年寒窗苦讀的三層教學樓。

那時候的三中,初中一般有7個班,高中開學是6個班。我們這一屆初中是143--149班,1982年秋季開學時,高中是92--97班。當時,能到三中來就讀高中的學生,約有三成左右是從外??既氲?,本校能直升高中的同學也頗為不易。然而,更具挑戰(zhàn)性的還在后面。高中分了快、慢班(實際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重點班、普通班),高一時92班是快班,93班是次快班,其他4個班是慢班;高一進高二時文理分科,明確93班是文科班,92、97班是兩個平行快班,95、96班是慢班,94班沒了;高二進高三時,93班仍是文科班,快班只剩一個92班了,95、96班不變,97班又沒了。感覺當時學校領(lǐng)導(dǎo)似乎還是蠻趕時髦的,將尾數(shù)4、7的班級給裁掉了;高考前的一個多月還有預(yù)考,還要淘汰一批,真正能夠參加高考的應(yīng)屆生跟高一進校時比較,剩下不到一半了。高中三年讀下來,能夠始終在一個班的同學真是難得。每一次的班次調(diào)整,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既有歡笑,也有淚水。那些高二時從92班分到97班的尖子生們,在同學聚會時常常提及此事,即便是年過半百,仍難以釋懷。如今以成年人的視角看,應(yīng)該都能理解,高考就是指揮棒,升學率才是硬指標,當年的學校領(lǐng)導(dǎo)和老師們著實不易啊。

當年,三中的教學質(zhì)量在湘潭河東地區(qū)名列前茅,而且保持了很長的一段時期。后來,隨著大企業(yè)子弟中學的崛起,社會中學教學質(zhì)量有所下滑,縣域中學的蓬勃發(fā)展更是給城市中學帶來沖擊,三中亦難幸免。我們這一屆高考應(yīng)屆生有14名同學考取了本科院校,如考入南開大學的孫永蓮、浙江大學的郭波等,在錄取率還是個位數(shù)的年代,是非常出色的成績,而且那時候的復(fù)讀生是沒有任何限制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一直是三中短板的文科,也有2名同學考上了本科,還誕生了當年全省高考作文狀元王勝平,50分的作文得了48分,《湘潭日報》專刊刊登了這篇作文。我們的學長們據(jù)說也有過全省高考數(shù)學第二、一屆高考4個物理100的佳績,學弟學妹們也還有考取頂級高校的個例,但整體學習成績,我們這一屆應(yīng)當是最為突出的。應(yīng)屆生中還有一批同學進入了專科、中專院校繼續(xù)學習,后來通過復(fù)讀、委培等途徑,還有很多同學圓了大學夢。

高中三年,每年都調(diào)班,幸運的是幾位班主任老師和主要的科任老師基本沒有變動。92班班主任一直是數(shù)學老師胡國芳,93班班主任一直是語文老師陶杰,95班一直是羅利華老師、96班一直是左新平老師。老師們的精業(yè)敬業(yè)、嚴管厚愛、言傳身教都一點一滴地融入到我們的血液里,成為我們一生的寶貴財富。

有一件叛逆的趣事值得一提。那個年代幾乎所有學校都可以勤工儉學辦企業(yè),我們讀高三時,學校在校園西南角的空地上辦了一家化工廠,電解氯化鉀生產(chǎn)氯酸鉀(制造煙花鞭炮的一種主要原料),生產(chǎn)過程中有大量氯氣需要排放,每天下午排氣時,直接將廢氣排到石灰水池子里,氯氣經(jīng)常逸散到空中,遇到風向“合適”的時候,教學樓里的師生們就很難堅持下去。終于,由我們這一屆的寄宿生牽頭,將幾百名同學簽名的、聲討校辦工廠環(huán)境污染影響教學的“大字報”貼到了校園櫥窗顯著位置,引起了轟動。同時,要求文科班同學給湘潭日報社寫了舉報信。事件很快就平息了,但巧的是,當年高考的作文題目竟然是“澄溪中學附近有一家前進化工廠,天天向外排放有毒氣體...。請考生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反映情況、呼吁解決”。

我們這一屆的體育也是成績斐然,吳琨的男子長跑、譚波的女子短跑都是全市第一,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全市紀錄。周小芳的女子乒乓球,把男同學打得都抬不起頭,到2021年在陜西第十四屆全運會上還奪得50歲年齡組單打冠軍。高三那年的學校運動會上,92班創(chuàng)造了一屆運動會一個班團體總分205分的奇跡。我們對球類運動,都很熱愛,大部分男同學對足球更是癡迷,然而也在畢業(yè)季承受了人生成長路上最初的失望和痛楚?!皣愫谏?19事件”就發(fā)生在我們預(yù)考的前夜,在前一年剛剛獲得亞洲杯亞軍的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竟然在首都北京主場以1:2負于香港隊。這一夜,許多球迷同學都是守在電視機前度過的,寄宿生同學好多都爬學校圍墻出去到就近的同學家觀賽。這一夜,國足讓全國球迷大失所望,中國球迷從此踏上了苦澀無奈的追隨之路。第二天開始的預(yù)考,不少男同學似乎還沒有從噩夢中醒來,迷迷糊糊也算考完了,當成績出來時,把老師們急壞了,理科前20名僅僅3、4個男同學。還好,我們沒有被國足的厄運持續(xù)拖累,一個多月后的高考,男女同學的成績大致平衡了,只是讓老師們,尤其是胡國芳老師虛驚了一場。

我們這一屆在三中校園里經(jīng)歷的最大規(guī)模的文藝活動,應(yīng)該是紀念毛主席誕辰90周年的文藝匯演。這是家鄉(xiāng)偉人毛澤東逝世后的第一個整生,學校舉辦了大型文藝匯演,正值我們剛進高二,剛當“老大”,積極性很高,經(jīng)過精心排練,多個節(jié)目獲獎,其中雙簧節(jié)目《晚自習》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贏得一等獎。這個時候的奇志、大兵應(yīng)該還沒有組合,還沒有演雙簧吧。

高中三年幾乎沒有什么校外活動,只記得有一次,學校分年級組織到雨湖公園看菊展,是湘潭市的第一次大型菊展,菊花品種繁多,確實很美很壯觀,同學們大開眼界。有一些興致不高的男同學,很快就看完了,早早地在公園門口等候回家。這時,有幾輛小轎車過來,看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太太,事后方知是開國將軍中的唯一女將軍李貞。這事,讓大家津津樂道了幾十年。

寄宿生是校園里的一個特殊群體,當時寄宿的基本要求是需要轉(zhuǎn)乘兩次公交車來上學的才能寄宿,比如說從板塘鋪坐五路公交車到建設(shè)路口后可以走路到學校的,則一般不允許寄宿;馬家河、竹埠港的同學,要先坐七路、八路公交車再轉(zhuǎn)乘五路來校,則可以寄宿。對高二、高三學生或快班學生適當放寬了一些,以方便學習。晚自習是相對寬松的時段,校園周邊的同學也有不少晚餐后過來的,有班主任或值班老師管著,感覺學習效率還是蠻好的。即使天氣炎熱,女同學白天上學是極少有穿裙子的,但到了熱天晚自習的時候,好像是不約而同、爭奇斗艷地都穿上了裙子,這樣的話,學習興趣和效果自然提高了。到了高三學習緊張時期,晚自習結(jié)束,教室里的日光燈統(tǒng)一關(guān)閉后,有同學帶來了插線板,用上100瓦的大燈泡,還想繼續(xù)學習的同學又再聚到講臺前面用功,經(jīng)常是午夜后再回寢室?;叵肫鹉菚r候晚自習教室里的燈光就好像是人生的希望,只是管寄宿生的張劍龍老師相當嚴厲,生怕這群24小時在校熱血少年談情說愛、惹出事端。

寄宿生一日三餐都在學校食堂,每周伙食費有五塊錢也就足夠了,“今天又是一份腌菜湯”成了大家的口頭禪,甚至愜意的、亦或是有心無心的寫到作文里。其實,那時候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食堂伙食也就是填填肚子,周末回家同學們都會“惡補”,周六晚上這一餐都能干掉七八碗米飯。在校期間,腌菜湯依然是有吸引力的。有一次,一間男寢室的一個同學揚言可以“一口氣做20個俯臥撐”(當時體育成績測評滿分是13個),同寢室的其他七人一致認為不可能,便以每人一份腌菜湯為賭注,隨即這位同學迅速開始做起來了,做到第20個撐起來的時候,長長地出了一口氣,七人一致認定是兩口氣做完的,最后不了了之,但可見“人多力量大”呀。

同學們還喜歡干的事情,就是相互之間起諢名。語文課上,那個半夜來偷雞的周扒皮姓周,班上那位周同學被叫做“叫雞”;物理課上,鄧文萼老師在講力學分析電線桿的受力,一位瘦高同學被稱為“桿子”;體育課上,打籃球總是要轉(zhuǎn)一圈再投籃的同學被叫做“車車”;頭發(fā)粗直的被叫做“刷哥”,姓婁的被叫做“爐鍋”,嗲聲嗲氣的女生被叫做“丫丫”,不幸被老師把名字中的“鈞”讀作“釣”的成了“釣哥”,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諢名都成了大家的終身名片。

我們這一屆,喝足了腌菜湯,帶上老師們的辛勤耕耘和殷殷囑托,以及屬于我們自己的諢名,告別了三中,踏上了漫漫人生旅途,在求學和就業(yè)的路上努力前行,在改革和新時代的浪潮中拼搏奮進。那時候,我們就業(yè)是真的幸運,大中專院校甚至電大、職大、技校畢業(yè)后都是可以分配正式工作的。即使沒有繼續(xù)升學,還有一些同學直接通過招干考試可以輕松入圍,進入稅務(wù)、銀行、法院、城管等單位工作。還有企業(yè)招工招干的,還有可以在父母單位抵職的,還有開始自己做生意的,總之是不必擔心沒有事做。四十年過去了,我們這一屆已近花甲之年,女同學好多都退休了。高中階段的同學,進進出出有三四百人(若算上初中階段的,應(yīng)該會有差不多六百人),在人生成長的關(guān)鍵時期,老師們的率先垂范和諄諄教誨,為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為畢業(yè)后的學習、工作、生活培育了樸素堅毅的品質(zhì)。我們這一屆在各行各業(yè)中百花齊放,有上市公司總裁,有國企民企高管,有不少名師名醫(yī),有廳級處級干部十余人,在岳塘區(qū)政府工作的就有5人,都已經(jīng)是四級調(diào)研員以上的職級,更多的是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老師們傳授的知識和傳承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一生。難免也有英年早逝的同學,但至今好像沒有一個違法犯罪的,這或許也可以算是一種另類的、美好的師恩報答。

去年楊梅洲大橋落成,緊挨著學校北面的圍墻,拉通了一條寬闊的城市主干道,為母校七十華誕做了最好的鋪墊。我們這一屆,畢業(yè)至今已四十年,回顧過往,感慨萬千。昔日寂靜的菊花塘苗圃早已經(jīng)成了今天喧囂的菊花塘公園。而如今我們自己的孩子,好多已成年成家,還出了一位男子網(wǎng)球?qū)I(yè)賽的全國冠軍;我們的孩子的孩子,年齡大的也快趕上我們那時的年齡,要讀初中了。母校三中七十周年校慶,不僅是學校的盛事,同時也是我們這一屆的盛事,更是全體三中校友的節(jié)日。讓我們能相聚一起,重溫那段美好的青春歲月。衷心希望母校以楊梅洲大橋通車和此次校慶為契機,把握天時地利,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提升教學品質(zhì),再創(chuàng)輝煌。

責編:陶妞

來源:岳塘新聞網(wǎng)

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經(jīng)授權(quán)后,轉(zhuǎn)載須注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nèi)容。

岳塘要聞
視頻精選
精選推薦
我要報料

  下載APP